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1/2)
就在蕲州第二初等学堂落成开学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圣教城皇宫政事殿内,却迎来一场大讨论。
教育部部长许祥光、副部长兼黄埔军校常务副校长李善兰、副部长程焕采以及数名博学士在堂前,正在辩论着。
冯云山高坐堂上,不急不躁地听这帮手下争论。
程焕采算起来是冯云山的妻叔了,也算是皇亲国戚。他是原本的湖广总督程鹬采的亲弟弟,三十岁便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补湖广道监察御史,后任湖南衡州府知府,湖北盐法道道台,湖北、湖南按察使,如今也六十多岁了,跟随已经当了国丈的兄长程鹬采一道,归顺中华帝国。
不过,程岭南为了避免程氏权柄过大,让冯云山难作,主动提出父亲程鹬采和叔父程焕采两人均致仕在家就赋闲下来,但冯云山却不避讳,任命程焕采出任教育部专职副部长,至于国丈程鹬采,虽不出任什么职务,但也给了个监察部顾问的角色,发挥余热。
“陛下,‘教育’一说,原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圣人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当初的教育制度,必须以圣人的经学为基础!但如今这八股取士,已经不适应如今这个时代。”
“明清沿用旧制,以四书文取士,满清康熙年间曾停止八股,考试策论,未久旋复旧制。一时文运昌明,儒生稽古穷经,类能推究本原,阐明义理。制科所得,实不乏通经致用之才,乃近来风尚日漓,文体日蔽,试场献艺,大都循题敷衍,于经义罕有发明,而浅陋空疏者,每获滥竽充选。若不因时通变,何以励实学而拔真才。微臣建议,可以废除八股取士,日后的科举,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但以四书五经历来为选官之依据,重德行,仍需为根基而不可丢,只要以西洋诸学为辅便可。”教育部部长许祥光侃侃而谈。
程焕采也频频点头,跟着说道:“许大人所言极是!虽说八股取士有其弊端,但亦有其可取之处。儒家经典,延古上千年,自然有其独到之处。陛下,微臣以为,毕竟我中华帝国也是孔孟圣人影响深远,贸然将孔孟之道全盘抛弃,只以西洋外来之学,恐根基不稳。”
而李善兰眉头一皱,道:“陛下,微臣对此有不同意见!微臣认为,要彻底废除八股取士,还要彻底改变取士形式,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变革!自去年开始,便通令各省、府地方官各将所属书院详查,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堂。至于学堂等级科目,应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府县以次递降为中等学堂或技师学堂。乡间祠庙,有不在祀典者,即由地方官晓谕民间,一律改为初等学堂。如今一年来,中华帝国已经设立了初等、中等、高等sān_jí学堂,微臣建议继续扩大学堂数量,完善教育科目。一旦等学堂广泛建立起来,科目完善,便可彻底废除科举,而直接从学堂取士。”
“至于科目,大致可分为中学西学,再以不同层级进行分类。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必须要进行。一是引进西学,加大官派留学生的数量,雇请西洋教师来帝国学堂执教;二是注重普及教育。根据微臣对西洋诸国的了解,各国所注重,普通云者,不在造就少数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数之国民。”
李善兰一说完,冯云山不由得赞叹道:“李爱卿所言大善!”
说着,他也不顾众人还意犹未尽地辩论,直接让随身的傅善祥将早已准备好的教育改革方略拿出,道:“众爱卿不必争执了,朕决心已定。即日起,帝国全面进行新的教育制度。”
说完,冯云山直接任命李善兰为教育部部长,程焕采仍为教育部副部长,原教育部部长许祥光,调任治理交趾及日南两省的交日总督。
众人有些愕然。李善兰更是仓惶而拜辞:“陛下,微臣不敢。许大人自任教育部部长以来,帝国教育成效显著,还请陛下三思。况且微臣任副部长已经是不胜吃力,实在是难以胜任。”
冯云山笑道:“李爱卿,许爱卿出任交日总督,职位可比你这个教育部部长还要重要。朕也是因才而用。正因为许爱卿在教化乡民方面取得成绩,朕才想将他放在更需要他的地方,而新近归附的交趾及日南两省,急切需要帝国官员前去教化地方的百姓,许爱卿是最好的人选。许爱卿,你可愿意?”
许祥光连忙拜道:“微臣拜谢陛下圣恩!陛下让微臣去哪,微臣便去哪!”
许祥光当然乐意了,他自从冯云山率兵占领广州城以来,就投靠了冯云山,从满清一个道台开始,变成如今的总督,总共也不过三年多时间,这升迁的速度已经够快了。
虽然被免掉教育部部长的官位,但他不会认为是皇帝对他有看法,毕竟他也知道他确实已经不适应皇帝的思路了,而学贯东西儒家思想和西洋诸学的李善兰,确实比他更适合教育部部长的职位。相反的,对于调任他为交日总督,这可是中华帝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总督,而且还是治理交趾这块秦汉的故土,若是自己能将那里的百姓教化驯服,使其仰慕中原,尊崇孔孟,必然能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想到这,许祥光心头火热起来。
李善兰无奈,只得也跟着拜谢道:“微臣谢陛下的赏识,必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不负陛下所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