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文才(1/2)
文才高声呼喊:“各位叔伯兄弟,吃饭喽!”
叫完便转身朝着灵台而去,但走到一半仿佛想起了什么,便憨笑着转过身来,还喃喃自语道:“过门是客,你们先吃!”
接着就见他走到与灵台正对面的一处白纱挡住的地方,空出来没有拿着黄香的手一把将薄白纱“唰”的一声拉开,原来那白纱幛子后赫然直立立地站着八具站成一排、身穿清朝白鹤官袍的尸身!
分明就是赶尸道人的行尸!额头上还贴着黄符呢!
然后就看见文才一边从那一大把黄香中别出一半有余,一边喃喃念叨着:“各位朋友别客气啊……”
就插在了香炉上。
文才这时余光瞥见那香炉旁边,那盏压着八方镇安符的金莲长明灯,灯芯儿却原来已经将要没到那灯油里去了,文才下意识地顺着那明明灭灭的灯芯儿,又挑起头来看了一眼面前站成一排的行尸,却见那些额头贴着黄符的行尸居然也随着那灯芯上的火焰,而在晃晃悠悠地,看起来居然是要倒?!
文才立马吓了一跳,心中想着“千万不能灭啊,灭了就麻烦喽”,连忙皱着眉头拿起那灯芯夹子将灯芯挑长些,挑长后见那些行尸老爷们顿时定住了身形,这才松了一口气。
(由赶尸道长赶路的行尸其实一般都只是平头老百姓,只是按古人“贱生厚葬”的想法,清朝的时候,就算是生前多么卑贱,只要是平民,死后都能获批身穿官袍的荣耀,民间也戏称这些穿着白鹤官袍的行尸叫做“老爷”。虽然这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些马后炮,完全没有实际意义,人生前把他不当回事儿死后对人家好有个屁用?但是古人们不这么认为,简单点说,就是当做积阴德了。)
松了口气之后,文才埋怨似得说道:“还好,要不然这些老兄走得乱七八糟的,还不好抓他们!”
文才咽了口口水润润喉咙,转身朝着边儿上的棺材处走去。
那些棺材里的大多都是这段时间镇上死去的镇民们,一般都是鳏、寡、孤、独四者死后,因为死了没有亲人收敛尸体,所以镇公安所就只好把他们安置在义庄,好日后挑个好时辰由着镇乡老会出资安葬了。
这也是义庄公里的主要进项之一,也是义庄本来存在的意义。
棺材是梅花棺,以上下左右都是差不多大的月牙形棺材板儿拼在一起,很像梅花而得名,梅花也寓意“没话”。
梅花棺一般是没办法靠棺材钉来钉死的,因为它的衔接处都是这整个棺材最薄弱的地方(从电影中,任老太爷的棺材拉上来之后,青壮们都没有使用棺材起子猜得出来),所以不能用棺材钉。
而不用棺材钉的棺材,一般小侧面都有缝隙没办法完全压实,文才手里握着一大把黄香,走过来低着腰一一地将黄香分三根出来,插在那些棺材边儿上的缝隙里,一边还不忘打着招呼:“吃饭啦……吃饭啦……吃饭啦……”
没插一份三根黄香,文才都要念叨一次,因为这些死人大多都是在这世上没有牵挂的人,出了义庄每天晚上会给他们进香、烧烛之外,几乎其余时候都是需要饿肚子的——而且那些香烛还是能够给别的孤魂野鬼抢食的“无主粮食”,所以每次进香之前都要招呼一声才行。
(鬼魂不进食,它们一般都是靠吸取食物的精气过活,其中香烛这类物什,相当于是鬼魂的“大米饭”或者是“粉、面”,是主食。)
将两副棺材前的香炉上插好黄香,文才转过身来正要往另一边的棺材前香炉上插黄香,却看见破碎的香炉,文才愣了愣,但想来该是没有人敢主动打碎“人家”“吃饭”的家伙什,便不放在心上,只当是意外,便将那三根黄香插在了梅花棺的侧面缝隙上,就转身走了。
那副棺材的侧面缝隙上也有好几处的黄香红根,文才便更不以为意了,只当是以前就破碎了的香炉,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罢了。
放下心接着朝后走去。
就在他转身不到一秒,那插在棺材侧面缝隙上的黄香,居然“咻”地一声缩进了棺材里去!
虽然学艺不精,但文才好歹也是在九叔门下从小到大习武的弟子,顿时隐约察觉到了身后的异动!
文才他正蹲在地上,听见声音还皱着眉头辨认了会儿,才傻傻的转过头来,左右一看,没人啊!
难不成是自己太晚不睡以至于产生错觉了?文才又下意识地往上些挑眉看去,嘿!之前自己插进去的那三根黄香居然不见了?!
这时文才还没意识到有危险存在,只是以为或许是缝隙松了,以至于黄香掉了,至于为什么地上没有,也许是掉在了棺材里了呢?
向来脑子一根筋的文才却也不想想,要是缝隙是松了的话,那他当时是怎么把那黄香插上去的?笨!
只见文才半蹲着走过来又插了三根黄香在那上头。
这回倒好,这黄香也不等文才转身了,就干脆“咻”地一声射了出去!
值得提一句的是,这黄香居然是朝外射出去的!
文才吓了一跳,他有些呆呆地转头看了一眼飞出去的黄香,又迅速转过头来看着这棺材,不知者无畏的他居然站了起来,想要偷偷看一眼那棺材里到底是什么异样!
不得不说九叔选徒弟果然有一套,虽然这文才资质鲁钝,一窍不通,但人本事不大胆子倒不小,虽然不能继承九叔的衣钵,但继承义庄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有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