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最头疼的事儿(1/2)
整整一天,张毅都扎在了地里,中午和晚上就是在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吃的饭,而且一边吃饭还和老百姓们一起聊着家常,他的这种亲民的举动,让老百姓们愈发的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好官儿,不过聪明的老百姓们也知道,张毅可不是真的一点脾气没有,相反他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这一点从他能接任太守,当众处斩陈俞上,就能窥探出一二。
到了晚上,张毅就如同他颁布的命令那样,直接打起了火把,开始和百姓们一样挑灯夜战,不过活儿没干多久,张毅便差派典韦回到了太守府,将辛丑和那日战死士兵的尸首运出了城,直接拉到了田地间,同时还传令崔违,将尚在安邑的护城军都带到了城外。
张毅这一天埋头干活的时候,其实脑子里一直都在思考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思考一番之后,张毅首先定下了处理战死将士的方法,那就是火化。
火化在东汉还不是很流行,一般只有得了瘟疫的尸首才会火化,通常人的尸首还是讲究入土为安的。
差派衙役将阵亡将士的尸首都放上柴堆之后,张毅亲自焚香祭拜,然后又亲自点燃了柴堆。
“跪!”随着柴堆的烈焰熊熊燃起,张毅带头撩袍下跪:“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再叩首,魂归来兮~”
“魂归来兮~”
包括典韦和关羽在内,所有的士兵和四周的百姓都跟着跪倒在地,同张毅一起跪拜那些阵亡的将士。
行完礼之后,张毅依旧跪在地上,背对着士兵和围观百姓朗声道:“今日所焚者,都是那一日太守府一战中战死的将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把河东郡的百姓从陈俞的魔掌中拯救了出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本府才能接任太守之职,河东郡的百姓也才得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所以我们应当祭奠他们,传本府太守令,在安邑城内修一座英烈阁,将他们的骨灰存放在英烈阁之上,让他们的名字永传后世!”
张毅的这些举动和言语,虽然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但却十分必要,因为这是他开始给治下的百姓洗脑的第一步,至于第二步他还没有想好,不过脑子里却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计划,等抢种完宿麦之后,他便要开始实施了。
火化完了辛丑和将士的尸体后,张毅差人将他们的骨灰都收进了坛子里,然后便返身回到了地里继续埋头干活。
随着张毅挑灯夜战的命令一颁布,整个河东郡的县令都跟上了发条一样,不但自己亲自下地了,甚至连家里的妻妾也都强迫性的带到了田里,同时他们也给自己辖区内的亭长(乡长)里正(村长)下了死命令,让他们必须严格执行张毅的命令。
有了各级官吏的带头,老百姓们干活的劲头儿更胜了,很多人家几乎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为抢种宿麦出力,像那些豪绅和士族九成九都没动手,而这也正是张毅对他们有看法的原因。
一连六天,张毅每天都是日出而作,一直要忙活到后半夜才会回府歇息,在他的带领下,安邑城外所有土地都被抢种上了宿麦,当然这里面一大部分都是原来陈俞名下,现在是他名下的田地,一小部分是河东卫家的田地,其中卫家的田地都是卫家人自己种的。
对于自己名下的田地,张毅承诺,来年收获之时,自己只收一成的佃租和三成的皇粮,剩下的粮食将会均分给所有出力的百姓,对于张毅的这个承诺,老百姓自然是绝对拥护的,因为他们从张毅这里得到的余粮,比原来从陈俞那里得到的余粮足足多出了一倍多。
张毅这边抢种完宿麦之后,距离入冬的时间还有5天左右,于是张毅便鼓动百姓开荒,同时承诺,开荒出来的土地虽然归在河东郡郡府的名下,但三年之内可以不上缴佃租,有了张毅这样的承诺,百姓们自然是干劲儿十足,不到五天的时间,居然开荒出了五十顷良田,并全部抢种上了宿麦。
从张毅下达了全郡动员抗旱抢种的命令之后,整个河东郡的老百姓都动员了起来,那些本地流民也在县官的劝告下,纷纷返回了家乡,而在他们的家乡,有亭长和里正在开粥棚赈济灾民,各xian的县令们也在按照张毅的命令,一面赈济灾民抢种宿麦,一面奔走动员本地的商贾、乡绅和小士族,鼓动他们也为河东郡的百姓出一份力,但收效甚微。
各县将宿麦的抢种情况全部呈送到了张毅面前,基本上各县都完成了张毅交代的任务,而且也各自都开垦出了不少荒地,根据呈报上来的开荒数量张毅稍稍估算了一下,整个河东郡大约多出了上千倾良田。
看过各县的呈报之后,张毅心中是既高兴又担心,因为各县的呈报上,不仅仅是写着抢种宿麦和开荒的结果,还有外地涌入的流民数量。
河东郡这边刚一开始赈济灾民,这个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不但把流亡外地的原河东郡百姓招了回来,还招来了更多的外地流民,仅仅不到十五天,河东郡的外围县就涌入了两万流民,并且这个数量每天都还在往上涨,成了张毅眼下最头疼的事。
张毅从各个商贾那里得来的消息是,他们外出采购的粮食,大约下月初就能运抵河东郡,但他们采购的粮食,只够河东郡百姓两个月的消耗,而这些粮食已经是他们能买到的极限了,商贾们买的,再加上目前整个河东郡现有的粮食,加起来能支撑不到六个月,若是减少一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