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一章 另辟蹊径(1/2)
次日清晨,王邑便以政事为由,离开了斐潜大营。
斐潜一路相送,给足了王邑面子,双方在十里左右依依惜别,好生一副深情厚谊的样子……
王邑坐在华车之上,看着左右的人侍卫和随从,心中想着估计自己这一趟的作秀,基本上就会传到安邑的大小士族们的耳朵中了。
这次出安邑,自己的侍卫忠诚度的问题不大,但是那些用来运输马车的随从们,当然是谁给钱谁就是老大。
最重要的是,王邑本身也不想瞒着,就像斐潜利用他一样,他也在利用着斐潜。
斐潜带着雄厚兵卒特意拐到安邑的用意除了他所说的那些之外,还有一点是一直没讲,但是王邑心里清楚的。
那就是向王邑证明自己的实力……
毕竟现在世道乱了,有雄厚的兵力,确实在某些方面可以增加不少的说服力。
虽然河东并不属于并州管辖,并州刺史这个事情也轮不到王邑操心和头痛,但是毕竟平阳距离河东郡较近,而且往来商贸也是很频繁,因此王邑不轻易表态和站队,那么河东这些士族们自然也不会轻易的做出政治上的决定。
这样一来自然可以供给斐潜一些缓冲的时间……
但是反过来,王邑配合着在众人之前的和斐潜表现出来的交情颇深的情形,自然也会更加得让自己的位置稳固,在河东境内,那个想做刺头,不仅要考虑河东郡的郡兵,还要想想随时从平阳来的援军,如此一来,铁了心要吃豹子胆的人就基本上没有了。
互惠互利啊……
王邑捋了捋胡须。
只不过不知道这个状态,还能维持多久……
xxxxxxxxxxxxxx
斐潜看着王邑的远去的身影,然后翻身上马,下令回营。
一边走着,一边和左右的徐庶和贾衢说道:“王河东基本就这样了,应该在有明显结果之前,不会轻易的做出选择了……”
徐庶在一旁说道:“王使君当无疑也……”
贾衢也点了点头。
这就好。
斐潜多少松了口气。
斐潜的真正目标是去搞黑山军么?
不是的,斐潜是要控制上党和太原,然后封闭太行八径。
但是一旦斐潜的行动过于明显,让人察觉到了真实的目标,那么不管从官面上还是从周边的士族中间,都会引发轩然大波,搞不好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尤其是袁绍。
别看现在斐潜手下兵卒不少,但是要和二袁相比,还是无法抗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人口基数,根本耗不起。
袁绍打光了一两万人,只要在鼓动鼓动,募集募集,又是一两万的军队可以迅速的开出来了,冀州、豫州人口密集度在整个的大汉最高,这个可不是虚的……
所以现在绝对是无法和袁绍刚正面的。
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又不能引起袁绍的注意,并且还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让大多数人认可,斐潜琢磨了好几天,吃不下睡不着,终于是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案,也迅速得到了徐庶和贾衢的认可和补充。
因势利导。
就像是王邑听了,都觉得斐潜是在投机,而不是谋略一样,绝大多数人也会因此而忽略了斐潜这个行为后面的战略意义。
毕竟这个行为,确实是投机性太强了。
黑山张燕势大,几乎没有任何郡县兵卒敢单独对抗,出兵围剿就意味着后方薄弱,被张燕派遣边路偷袭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大多数的郡守和县令都是保守为主,不会考虑进攻张燕。
张燕崛起之时,正是边章、韩遂在陇右起兵,威胁三辅的时刻,汉灵帝拆东墙补西墙,结果还是补不下去了,便只能是重点关注京兆地区,黑山军得以借此机会膨胀而大,最终发展成为了朝廷不能讨之的地步。
张燕此人在接任了大统领职位之后,可能也不是想一辈子就当一个匪徒,因此便派人向汉灵帝表示请降,困于西北战事的汉灵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无奈之下封了张燕官职,等于是承认了张燕对于太行山一代的割据行为。
张燕也知道所谓的平难中郎将没什么卵用,因此除了头衔之外,张燕还向汉灵帝要来了举孝廉的和上计吏的权限……
举孝廉的和上计吏是普通民众从白丁转变成官身的必须的流程,因此张燕实际上是想建设出自己的府衙,但是毕竟出身太差,除了一些被迫无奈的,根本没有人会去考虑从张燕的手中获取这样的两个进身的途径,因此张燕的对于整个黑山军的管理也一直跟不上发展,整体的架构有点像是胡人的部落式联盟。
但是人口一多,待在山上,吃穿就有问题了,因此这些年头,黑山军抄掠上党,河内,到冀州、兖州打秋风的次数不要太多,也是让这些受害的郡县很头痛的事情。
在这期间,大将军何进死了,西北边军董卓进京,袁董的反目成仇,并州刺史丁原被杀,并州边军名村实亡,而另外一只比较有战斗力的边军,幽州公孙瓒忙着针对乌桓……
后来袁绍在冀州站稳了脚跟,手中握住冀州牧,自然要做出一点“牧”的样子来,因此就瞄上了被冀州士族长期引为诟病的黑山贼军。
再加上不知道是不是张燕老家位于北地,因此对于打击胡人的将领颇有好感,还是黑山发展的方向魏郡、东郡、阳平郡等黄河中下游地区恰恰是袁绍的势力范围,双方的冲突遂不可避免,因此,张燕和公孙瓒双方联盟,共同对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