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2/2)
趋之。秉承心中报效国家,守土安民的信念,但求无愧于心,又有什么可顾虑的呢?”郑玄的话让曹操心中升腾一股豪气。“既然郑老和赵大人抬举我,我便尽心竭力,拼出一番作为。”
赵光轻叹一声,说:“郑老,老曹。其实我忽悠了这么多,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摔包袱。老孟说人性本善,老荀说人性本恶。后世有一位李先生说,人性无所谓善恶,只不过看的角度不同而已。举例来说,我有一些粮食,养活自己家人之后,还有多余,碰到有困难的亲戚朋友,就接济他们一些。之后还有多余的,碰到有困难的街坊邻居也接济他们。之后还有,碰到有困难的同乡接济他们。之后还有,碰到遇难的人都接济他们。于是,人们就说我善。后来粮食不够了,碰到逃难的外地人,只好不管他们。再后来粮食更少了,同乡们有难也帮不上忙。再后来也帮不上街坊邻居了。再后来就只能自家糊口。于是人们就说我恶。如今天下的恶劣形势,是多年天灾人祸积累造成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身居庙堂,手里的资源有限,平均分配,用不了多久,大家都要面临饿死的绝境。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刺史,必须面对资源分配的问题。而分配资源,就要面临让谁死让谁活的艰难抉择。老曹,后世的史书上记录了多起你一手制造的大屠杀惨剧。看书的时候,只会简单的鄙视一个残暴的屠夫。可是身临其境,发现事情原来并不简单。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是书本上完全无法描述的,让生活在和平中的人难以想象的。”
赵光的话让曹操背后直冒冷汗。“赵大人,史书上真是这么说我的吗?我,我怎么会干大屠杀这种事?还是多起?”
赵光说:“老曹,对于我说的历史不必介意,因为我相信,历史必将改变。我们知道了错误,还不努力改变我们的行为,避免错误发生,那么我们就是对天下百姓犯罪。看到了这个世界发生的许多残酷,我相信,历史上你发起的那些大屠杀一定都是有原因的。我能想象到的原因之一,大概就是谁生谁死的艰难抉择吧。老曹,让我们一起努力,尽量避免这种艰难的抉择,直至不再面临这种困境。”
曹操苦笑着说:“赵大人,我被你坑了。你明知道这是个大包袱,却甩给我,这不是让我为难,让我遭天下人唾骂吗!可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说的好啊!但有利于国家百姓,我个人的荣辱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光说:“老曹,你也不用太担心。黑锅我会和你一起背的。郑老,现在就看你的态度了。太史公的态度是天下记录历史者的楷模。可是我觉得,秉承心中的正义还不够。历史需要真实,需要数据。郑老是如今天下文士的泰山北斗,如果郑老能做出表率,我相信,天下的文士们一定能够著述许多抛弃个人感情,更客观更理性的看待历史的书籍。后世的一位李王者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诸多客观理性的历史书一定能够帮助后来者正确的选择未来。”
郑玄正色说:“明阳,我这几天一直在想你说的数据分析。觉得大有道理。韩非子《五蠹》篇就说了人口的增长与财货之间的关系。可惜此一理论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结合你所说的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这些观点,我觉得人口的暴增,的确也是引来当今乱局的原因之一。自光武帝以来,拨乱反正与民休养生息,百余年间人口暴增。但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人民众而财货寡,的确是民争的缘由之一啊。作为读书人,抹去眼前因感性而带来的迷雾,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带着感qíng_sè彩,盲目的批判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引发不好的结局。明阳,关于学术分科的设想我很赞同。此事任重而道远,老夫愿做马前卒,用余生探索无尽的未知世界,追求恒古不变的真理!孟德,你大胆的干吧!老夫自信手里的这根笔杆子对天下悠悠众口还有些影响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