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狂飙的中药材价格(1/2)
约好的时间,星期天的七点钟,桥州市中药材市场东面的一个大院门口,屈广全见到了黄新东。
当时桥州市中药材市场实际上有两大交易场所。
在正院玻璃钢瓦大棚下的是日常交易叫交易大厅,在东面大院早市的叫样品行。
桥州市中药材市场有上千年的传统,明清时期最为繁盛,改革开放以后,传统力量开始显现。桥州涌现了无数肩挑手扛中药材商贩,收购销售中药材,在桥州自然形成了中原腹地最大的中药材市场。
样品行就是在各个中药材产地收集大吨货的一批商贩,把自己收上来的大货样品拿到市场上,与前来采购大吨货的采购商见面交易。
采购商看好样品,一般会写下自己在桥州住宿的宾馆旅社,写下要采购的品种数量,下了样品行之后,供货商就会按照留下的纸条准备药材,当天送到那些宾馆旅社里面。
桥州市当时的采购商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宾馆旅社瞅准商机,不收外商住宿费,改收桥州卖家的磅秤费,更加促进外地客商到桥州采购中药材的热情。
——每过磅一次最少两块钱,收益远远超过客商正常的过夜收费。
夏天样品行一般七点钟开行,九点钟散场。
屈广全和黄新东走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人头攒动,喧嚣鼎沸了。
“黄新东,这行里面怎么这么多人?”屈广全上一世也来过几次中药材市场,印象里面好像没有这么热闹。
“你不知道吧,现在,药材行都快涨疯了。”黄新东一拉屈广全的手,走到一个摊位上,“老板,杜仲啥价?”
“你要多少?住哪儿了?”摊位的商户马上笑脸相迎。
“三百斤吧,我在红楼宾馆217房间。”黄新东很熟稔交易过程。
“红楼还差不多,过磅合理,给你个最低价19一公斤,你要是住其他地方最少得20。”
“太高了吧,我上个月来拿货,才15。”黄新东装作讨价还价的样子。
“你说那话,我不给你抬杠,我上个月14卖了一吨货呢,可是亏死了,少赚了几千块!”老板抱怨道。
“就16了,去年新货上来才8块钱吗,你们挣得够多了!”黄新东已经在桥州呆了两年了,对行情还是很了解的。
“不行,最低19.”老板干脆一屁股又坐回摊位,不给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价也太高了!”毕竟是桥州市人,屈广全还是很关心中药材的信息的,印象里面桥州市2016年中药材行情又一次涨到鼎峰,杜仲才卖到15元。
那可是2016年,1988年的杜仲价钱居然比2016年还要高!
要知道1988年拿一万块钱就可以在桥州的偏僻地点买个小院了,2016年才能够买一个半平方。
黄新东看着屈广全很惊讶的样子,笑着问:“你可知道86年我刚来桥州的时候,杜仲啥价?”
屈广全摇摇头。
“2.2元!”
两年,涨了将近10倍!
“现在知道为啥市场上人这么多了吧。只要不是傻子,或者像我这样没有胆量的,这两年药材市场上的人,都发了!”黄新东挠挠头发,“不过现在克有点晚。现在想买点货,我舅舅说,最好别下手。”
“恩,你舅舅说的有道理!”很明显药材市场太狂躁了。
屈广全和黄新东一圈,更是坚信了这个判断:板兰根由2元左右涨到20元,黄栀子由2元上下,涨到近15元,厚朴每公斤价已突破20元大关,山萸肉更是涨到了120元。
2016年板蓝根的价格才18元,栀子23元,厚朴14元,山萸肉还是一个相对高价才33元!
屈广全临出市场的时候,感到危机四伏
——这个价格一定会崩盘的,市场必定面临一场大洗牌!
得有不少商户,怎么吃下去的,又怎么吐出来!
样品行市场外圈有报亭,里面有出售《桥州市中药材行情信息报》,2块钱一份,屈广全买了一份。对比后世的回忆,屈广全在想,这样的行情,商机在哪。
1988年“价格闯关”的文件大约是八月份出台的,到时候肯定又会有新的一轮涨价。但是,这样高的价格,明显很快就会崩盘,如果是投资的话,不亚于火中取栗!
不算是理智啊!
既然可以算定价格一定要崩盘,要是在西方就可以做空市场,就是拿今天的价格去赌将来的价格必跌,倒是可以挣一笔。
但是,现在是八十年代的内地中药材市场,没有这样的玩法啊。
能不能现在找到订单,按照现在的价格签约,秋后在供货呢?
可是中药材交易,一般都是现货交易,哪有期货交易的。
屈广全逆向思维,现在中药材市场明显又是个卖方市场,现在只要有货,就不愁卖得出去,只要是价格不超过市场价,现在这情形,那就是抢购啊。
短平快挣钱的办法就是迅速从各中药材产地调进货源,立即抛售,一旦“价格闯关”文件出台,价格会涨到顶峰,那将是一切的分水岭!
只要在分水岭前面把手里的货物清完,不管做什么,都会挣一笔,只是利润多少而已。
屈广全做了两个决断,一个是找货,一个是找商家做类似期货交易的生意,用现在的价钱定价,秋后交接货物。
找货,那就是去产地了。现在知道的就是杜仲、板蓝根、川芎、厚朴等等市场上很热,找到货源就等于找到财源。
“黄新东,你舅舅的货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