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范进的平凡生活》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范进的平凡生活 () >> 第一章 万般皆下品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96952/

第一章 万般皆下品(2/3)

碗,却并不肯吃,而是监督着范进用饭。直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掉手里的东西,母亲的脸上才绽开笑容,连带那稀薄的粥也喝的格外有味道。

这粗砺的食物!

时下的玉米,还被称为番麦,因为其产量较高,与被成为番薯的红薯样在广州这个沿海城市的乡村,些农民愿意尝试着种植。范家没有壮劳力,就更得在粮食上想办法,所以范母算是村里最早种番麦、番薯那部分人。这些化外杂粮,走上范家这等贫苦人家的餐桌,也就不足为怪。

“扬州梦虽然好,却总归是要醒的。”范进每当端起饭碗,就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吃喝不愁的生活。在那世,他虽然算不上成功人士,但是依旧可以在京剧团拿份过得去的工资,在自己的祖宅拆迁,家里的土地被征用后,更是靠着补偿金陡然而富,过上了足以称为豪奢的生活。

谈不到掷千金,可凭借着数字惊人的补偿款,加上自己没有不良嗜好,吃好喝好总归是做的到。山珍海味吃了不知多少的他,在那世根本不会对这种粗粮多看眼。却没想到,现在自己不但吃不上肉,就算是想要做到母子温饱,都是如此艰难。

曾经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注定回不去,早已经随遇而安的范进,已经不想着怎么逆天改命,或者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现代社会。既然成为了儒林世界里那位范进,那就只能认命。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够舒坦的活下去,即使物质享受不能和前世相比,在这世里,也要成为个吃喝不愁的富翁才对的起自己。

范进眼下的家世即便是以大明人的角度看,也只能用贫寒来形容。父亲早丧,家里又没有其他子嗣,缺乏劳力的农民家庭,就注定贫困。

范母虽然是个勤劳而又会持家的妇人,并愿意把全部的爱都给儿子,但终究没有变出财富的神灯,无法给范进他想要的切。就算是个小小的鸡蛋,对范家而言,都是要咬咬牙才能吃得起的奢侈生物。

范进固然两世为人,但是其前世的生活技能,在这世大多无法转化为经济收入,要靠所谓前世记忆来改变生活,在当下并不容易做到。

广州有靠海的优势,村子里也曾经合举村之力,选出人赶海搏富贵。初时也赚了些银子,但是次海难,连船带货都折进了海里。不但让小范庄血本无归,还承担上笔沉重债务,从此以后范母就不许儿子再动赶海心思。

另个在广东热门的项目,则是钢铁,按照时下记载:佛山多冶业,冶者必候其工而求之,极其尊奉,有弗得则不敢自专,专亦弗当。而佛山,恰好也归南海县管来着。

如果是某些穿越者,或许会因为这点而变的欢喜雀跃,千方百计的接近这个行业,然后以此为根基,去做番什么事业。可是范进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对昼夜响个没完的铁匠炉,以及挥汗如雨,以力气换钱的勾当没什么兴趣,更不想参与进这种事里,是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乡村的舞台就这么大,想要在这种环境里搞出名堂来确实很难,范进几次提出要离开家乡,都被母亲无情地否决,他也就无可奈何。

由于已经争执过几次,范进心里明白,不管怎么说,母亲都不会把番麦窝窝或是鸡蛋吃下去。自己坚持不吃的结果,就是把宝贵的食物浪费掉,只能在在母亲的目光下,把鸡蛋和窝窝吃下肚里,趁着母亲高兴的当口说道:

“娘,红薯吃多了会胀气,还是少吃些为好。其实孩儿的身体已经很好,可以下田,我吃的多就该干的多,您让孩儿下田……”

母亲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粥碗放在桌上,眼圈渐渐泛红,范进心里沉,知道事情有些不妙。自从现竹篾攻击对范进很难破防之后,范母就开出新式绝招:眼泪。这武器的威力远比竹蔑为大,而且百百中,无往不利。

“你说什么,再说次。”

“娘……”

“你是想要气死为娘么?自从你爹去了之后,娘拉扯你长大,所付辛劳你最是清楚,从你记事开始,娘可曾让你下过天地,做过天农事?现在你居然想要下地做农活?你伸出手来,自己看看,你这双手可曾有半点茧?娘说过,我儿子的手只当拿笔,不当扶犁。给娘记住,你的手只要沾了泥,就是不孝!吃过饭就去社学念书习字,娘只要有口气,就不会让你身上沾点泥巴,你敢去田里做事,娘就死给你看!”

“娘,孩儿只是想为您分担些事情,现在咱家的情形……今年要是交不上租税,我们就要卖地了。光指望您个人,是不行的。”

眼看母亲又要动眼泪攻势,范进只好放下饭碗,向母亲检讨错误。自己只要肯读书,母亲就会欢喜。但只要自己提起想要帮母亲分担压力,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大明朝,读书是改变自身命运最便捷的途径,但是在达之前,却也是要有足够的付出,才能有回报。

范父死去之后,范家的生活已经渐渐落魄,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广州又遭了几次天灾,既有台风,也有暴雨,导致田地里收成大减。官府的赋税,却不会因为这些天灾就变少,范进现在还没有功名,不享受优免。即使不考虑口粮,单是朝廷的正赋以及地方摊派,范家多半要靠借贷才能缴纳。

范家明显又缺乏偿还能力,要想还上借款,最后多半就要卖田。在儒林外史原著中,范进出场时五十四岁,家中如此落魄。多半就是因为屡试

状态提示: 第一章 万般皆下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