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杜如晦(1/2)
贞观四年夏天,一个女子搅动了长安城,无数人在巡查,但是却一无所获,似乎就像是一滴水坠落进入了大海里面,没有人知道她究竟藏身何处。长安城也在这种情况下延续着它该有的时间轨迹一点点的往下走着。
刘伟回到了家中,继续自己的生活,虽然已经混迹到了大唐的统治阶层之中,但是他还是没有习惯那种前呼后拥的生活,生活节奏依旧按照自己的意愿延续。每天清晨练武,然后上朝去听那群大臣胡扯,之后就是闲逛。这个时代没有多少的娱乐活动,就算是逛青楼也提不起兴趣。
李二塞给他四个美女,就是让他节制自己的私生活,或者说别出去乱搞的,这种暗示让刘伟的娱乐活动更加的贫乏。当然他也时常去长安城周围的那些军营,在那里和那些大兵一起训练,用来保持状态,但是却没有在此统兵打仗的机会了,大唐现在进入了休养生息的模式,虽然不说兵戈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却也减少了军事活动。
主要是因为刚刚才灭了东突厥,这让周围得那些小国家知道原来大唐并不好惹,所以暂时没有跳出来做药的。而且大唐现在内政也是重中之重,百废待兴,一个国家想要积累浑厚的实力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搞定的,包括方方面面,这些事儿就是文臣们的强项了,作为武将在这种事情上面没有太大的作用,最多也就是剿匪这样的小事儿。
当然在某些地方匪患成灾,这种地方需要用到大量的军事行动,只是这爷基本上轮不到刘伟。因为没有仗打的人绝对不止刘伟一个,所以僧多粥少就会争抢,而刘伟是一个小字辈,抢不过那些大佬也就只能认命的老实呆在长安,毕竟排队也轮不到他。
只不过这样闲着刘伟倒也没有啥话说,反正这段时间他也不准备到处跑了。李二和满朝的那些人都希望这家伙安分一点,武将怕这家伙抢事儿干,文臣怕他在长安胡来,所以安稳的带着才是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而且刘伟在长安一直待着不走,也让那一群勋贵家的孩子变得安分了许多。
因为刘伟有一个爱好,就是逛街,当然他不是去买东西,而是闲得无聊想找点事儿干,逛街只要看到什么不平事,那就要管一管,这样豪门欺压百姓的事儿基本上在长安绝迹。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在三个月时间之内被刘伟打断了腿的豪门奴仆足足有十几个,被打得哭爹喊娘的公子哥也有好几个,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在长安城做这样的事儿了。
因为没有能够打得过他的帮手,所以这些公子哥觉得这种事纯粹是赔本买卖,也就没有人乐意去做了。长安城的治安这几个月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
时间匆匆就到了秋天,刘伟也已经待在长安城接近半年时间了,坐在自家的庭院之中看着落叶飘飘,显得悠闲自在,似乎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一样。而上朝这样的事情也已经习惯了,彻底的融入了大唐这一个封建王朝之中。当然他去上朝只要是因为人在长安,然后朝廷规定在京城的五品官以上的官员必须上朝,其实他就是去打瞌睡的。
这段时间朝堂上就是致力民生这一方面,对于边关的战事基本没有,就只有吐谷浑的那一边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边衅,但是却被卫孝节那家伙镇压下去了。
倒是刘伟注意到了在这朝堂上这段时间好像少了一个人参与朝政,再加上他脑子里面记着的一些细节,蓦然间发现,原来时间已经到了贞观四年,初唐两大名相之一的杜如晦大限将至。
杜如晦这几天都没有上朝了,告病在家,而朝中的大臣大多数都去探视他的情况。不仅仅如此,甚至李二都拍了御医前去诊治,但是还是没有见好转,这就让刘伟有点好奇了,究竟是怎样的疾病让御医都束手无策。
所以在这一天下了朝之后,他就和房玄龄搭上话了:“房相,不知道杜相是何疾病?居然这般让太医都束手无策?”虽然说历史上杜如晦是在贞观四年冬天就病死了,但是还是让刘伟感到好奇,在这个时代一点点小病就能要人命,伤风感冒大家都不敢小觑。要是大唐名相杜如晦是感冒死掉了,那刘伟决定记下一笔,让后世人知道杜如晦死亡的真相。
“唉……这个老夫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上一次去探视,结果连克明(杜如晦的表字)兄的人都没有见到,好像是说需要静养,但是老夫认为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更像是不能见人的病!”房玄龄说道,他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说杜如晦这个病可能要传染的。
但是刘伟的思想却比起这个时代的人超前了很多:杜如晦得病了,不能见人?难道是有难言之隐?可是能够置人于死地而且又不能对人说的病?难道是那方面的?
这个想法,刘伟是不可能说出来的,杜如晦可能是的了一种致命的性病,这家伙说起来是一个清廉的官员,结果还是这般作风,果然官场上面都没有好人。
就在刘伟胡思乱想的时候,房玄龄接着说道:“之后我又去询问了御医,结果得知克明兄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这是肠澼之疾,会传染给他人,所以才不能见人。”
“什么是肠澼?”刘伟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就在思索,什么是肠澼?好像是外邪入侵,然后饮食不洁造成的,难道是拉肚子?想到这里忽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印入了脑海:痢疾。
“我说是什么呢,原来是这玩意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