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卢植大丧(1/2)
所谓君主立宪,乃是国家最尊贵的人是君主,但实际掌权者却是重臣。此举有违三纲五常,所谓君为臣纲,如此一来,这臣下岂不是凌驾至帝王之上了?
如此一来,倒是不用争帝王了,来争这三公之首便好。刘虞虽然找不出吕布的话有什么漏洞,但是他仍不死心,吕布说得越是天花乱坠,他就越觉得这吕奉先又异心。
对话刘虞,吕布又想起了袁隗。太傅袁隗何等的深明大义,吕布一席话,他就懂了。
对于刘虞的质疑,吕布淡然一笑,问刘虞道:“我为什么要为这三公之首。”
“手掌生杀大权,尽拥九州之地,荣华富贵,世袭罔替,这还不够吗?”刘虞笃定,他一言说出了吕布的想法。
“倘若这四海升平,民生富足,官不能肆意妄为,君王亦不能。所有人都尊法度,有纠纷则法办。上至帝王,下至小民,违法者依法处置。时无战乱,民间富足,那这三公之首,岂有升斗小民快活?”
说着,吕布喝了一口茶,对刘虞说道:“你想得是吕奉先要做什么,吕奉先想得却是,想要我的后世子孙,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天下。”
终于,刘虞服了,拱手对吕布说道:“本官倒是小心之心了。”
辨胜了刘虞之后,吕布对他说道:“我并州有少学、法学、有军校、有医校甚至有工校。千百年来,读圣贤书,通圣贤之道,辅佐帝王,治理天下。
我就问刘大人一句话,他孔老夫子是会统兵?还是会治病?至于为官,他也没做过几天吧!老夫子的之所以负有盛名,乃是因为他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你再看看,那些说我吕布轻慢士人之人,他们读圣贤书,却不齿为一教书先生,那你们这些读书人,对孔老夫子的尊敬到底在哪。“
吕布一席话,刘虞哑口无言。刘璋想要辩解,搜肠刮肚,却说不出什么来。学而优则仕,又有何人甘愿教书育人。
良久,刘虞满饮面前杯中茶,而后先给吕布斟茶,而后是刘璋,最后是自己。再泯了一口茶之后,刘虞方才开口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奉先所谓君主立宪,应当如何行事。”
“所谓君主立宪,君主之下设国相,国相之下设三公,三公之下设百官,官皆民举,任期三年,三年复选,得民心者赴任三年。以后我大汉,不是百姓讨好百官,而是百官讨好百姓。”
“那至君王于何地?”刘虞听得出,这国相才是国家第一领导人。
“君王自有其威望,可提议罢相,再重新选举,而复有建议、监察之权,之一句话,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说着,吕布望向刘虞、刘璋二人,继续说道:“看看我大汉社稷吧,一任明君,可造福一代人,一任昏君,祸害的可不止一代人。”
吕布的话,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完全超出了刘虞的认知。君主立宪,直至大清方才实验了一下,却未成功。吕布也不知道,将要面对的阻力到底有多大。
刘虞思虑良久,思绪飘向远方。遥想年少之时,其父刘舒任丹阳太守,屡与刺史有不和。
那时候,刺史还是管监察的官吏,食邑六百石,却能掣肘总览一郡军政大权的两千石高官,一郡太守。
而后,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跃居与各郡太守之上,纵览一州之地,俨然一方诸侯。
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一个原因,乱世之中,这些刺史手底下有兵了。这兵权、政权确实是应该分开了!
“那奉先居于何位?”想到这,刘虞问吕布道。
“卸甲之后,奉先想为一商贾。每天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出则汗血宝马拉车,归则妻妾相迎。”吕布说完,刘虞都在向往这种生活,若是当真如此,谁还当官?
终于,刘虞把心一横,对吕布拱手道:“当真如奉先所言,刘伯安愿听差遣。”
“那就劳烦刘大人,还有这小刘璋,将我们的政治理想,传至天下!”说着,吕布道出了自己最大的缺点,纵使你驰骋沙场,生无败绩,但是在这大汉之地,你一个寒门子弟,又没读过书,根本没有话语权。
刘虞闻言,了然于胸,而后问吕布道:“若是奉先为一商贾,刘伯安应何去何从!”
“挺大岁数了,退休养老吧!”说着,吕布见刘虞听不懂,继续说道:“若要民安,而不满眼逐利,医疗、教育全部由国库支出,家中老人亦有国家奉养。我年富力强之人,无论是想远赴西域,还是钻研典籍,都无后顾之忧。”
“此计甚好,刘某也在家设一学堂,教书育人。”说着,刘虞心中暗暗升起一团火焰,这大汉社稷,是时候大刀阔斧的改革一番了。
给刘虞上完课,吕布策马欲归返皇宫之中,但见皇城之外,百官皆驱车赶往城门之处,一问方知,五十三岁的卢植,病入膏肓,闻听诸侯朝圣,也要来洛阳看一眼这大汉基业复兴。
而这百官,皆为卢植忠义有感,驱车洛阳城门之外迎接。
吕布对卢植印象颇好,亦策马出城。同时命人去找张机,看看这卢植还有得医吗?
吕布策马出城,两列百官相向而列。吕布见状,立即下马立于侧,但见一马车缓缓驶来,行近洛阳,卢植见百官出城相迎,立即下马车,而后由幼子卢毓搀扶,踉跄着向洛阳城门之处缓行。
午时,洛阳城头之上,烈日高悬。守城的将士们,皆伏在城头之上,向下观瞧这卢大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