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唐风云三百年》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大唐风云三百年 () >> 第六章【隋文帝的盖棺定论】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99792/

第六章【隋文帝的盖棺定论】(2/3)

变成了正常死亡。可是历史真相往往是掩盖不住的,后人往往能从其他许多地方获知事情的真相,毕竟还有许多旁证,比如柳述和元岩等人在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的遭遇,还有更重要的宣华和容华两位夫人当天都遭遇了什么,比如万一杨素或者张衡事后是否会对自己的家人提及了此事,还有杨素的弟弟杨约等人是否也知道事情的真相?唐朝的那些学者和史官们一定是得到了某些很有价值的史料和证据(他们所能得到的那些证据一千四百年多年后的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他们才能推断出当时发生的一切。他们虽然推断得出了那天发生的一切,可是毕竟隋朝提供的原始史料记载就是那样的,他们本着认真和客观的态度,所以才在一本史书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即隋帝杨坚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结果。这在史书记载中称为“存疑”,他不说哪一种记载是真的,而是把两种他所知道的记载都记录下来,让后人去辨别,这才是一个史学家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学术态度。

第二情况就纯属我个人推测了,不同意的可以不看。

史书的记载也是有人来完成的,既然是人来完成的,就一定会带有写史书的人的态度和立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片面的。而更有某些人(当然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出于某种动机,往往会篡改某段历史,于是史书成为了某些当权者的工具。《隋书》是在唐朝时期成书的,而唐太宗为了掩盖自己的某些东西曾经篡改历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隋书》上关于杨坚的死因是否也是被篡改了的?

正方辩手会问:唐太宗为什么要把隋帝的非正常死亡改为正常死亡呢?这不是帮助自己的敌人正名吗?唐太宗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我是这样认为的,唐太宗不想让人对他产生不好的联想。大家请看唐太宗和隋炀帝杨广取得帝位的手段何其相似,两个人都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都不是太子的第一人选,都是通过极具争议的手段得到的太子位置,而且还都害死了他们的哥哥,所不同的仅仅是隋炀帝在取得帝位时他老爹死了,而唐太宗在取得帝位时他老爹退位了。如果把隋文帝说成是被太子杨广所谋杀,基于他和杨广的这许多相似之处,一定会引导更多的人把他李世民也想象为杨广那样的人。后来的史学家都认为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不是主动退位的,而是在他的儿子的逼迫和挟持下被迫让位的,这个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的人所接受,可是唐史之中就偏偏说李渊是主动让位的。可见在此事上李世民的内心还是非常害怕被后世人所议论的,他想尽一切方法来掩盖事实真相,虽然他并没有骗过后世的史学家,可是他最起码要骗过他自己以及他的老百姓。他已经成为了杀死了他的兄弟的人,他不想让人在把他看成囚禁自己父亲的人。

还有一个原因:李渊在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把原来他所拥立的隋朝小皇帝杨侑废为酅国公,并在一年后死去。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每天深居简出(想出去李渊也不让),不用上阵杀敌,不用从事高空和危险作业,也不会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即使真是这样,李渊也不会承认的),生了病有大夫看,也不会出现没钱买药这一说,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非常年轻的人,突然就病逝了,不值得怀疑吗?你能相信这也是正常死亡吗?可是史书上就偏偏写成了自然死亡。当然这时的杨侑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没有人再去仔细探究此事,可是他毕竟曾经是李渊的皇帝和上司,还是不要出什么八卦新闻的好。

我想基于以上的几点想法,唐太宗极有可能把在自己统治时期修成的《隋书》篡改一番以混淆大家的视听,让他自己的形象更加光辉夺目。

杨坚去世了,盖棺定论,我们在这里要对他本人的生平作一个回顾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杨坚,小名叫那罗延,鲜卑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金刚不坏,由于他老爹和宇文泰在关西起兵,功劳非常的大,官职一直到柱国,大司空,被赐姓为普六茹,所以杨坚开始叫普六茹坚。

北史记载杨坚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就是说他有一部像关公一样非常漂亮的大胡子(当然这和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有所不同)。身材非常的高大魁梧,相貌惊人,而且武艺非常的好。关于他的相貌史书上有这样一个侧面描写,可以帮助你展开联想,加深认识。北周的皇族宇文宪曾对周武帝宇文邕说:“这个普六茹坚(就是杨坚)相貌太特别了,有一种威压,每次我见到他的时候,就会身体不听使唤了(臣每见之不觉自失)。将来一定会对皇位造成威胁,请你及早除掉他吧!”宇文邕也是一代英雄,他有驾驭杨坚的本事,所以他并没有铲除这个身边的隐患。

后来宇文邕的儿子北周宣帝宇文赟也就是杨坚的女婿也不止一次地对杨坚起了杀心,可是杨坚非常的善于伪装自己,很能装孙子,也非常的有人缘,宇文赟每次都不能找到要杀他的借口。

杨坚虽然多次侥幸逃脱虎口,可是这些经历让杨坚明白了,要想处于不败之地,除非自己坐上那个皇帝的宝座,掌握天下大权,才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后来宇文赟死了,年仅七岁的宇文阐当上了皇帝,而杨坚在女儿的帮助下当上了辅政大臣,大丞相。杨坚终于把持了朝政,

状态提示: 第六章【隋文帝的盖棺定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