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准备开始(1/3)
如今,朱元璋已经被庞煌说的有些动心,随着皇帝开海禁的心思蠢蠢欲动,不可避免的,双方产生了一些隔阂。
首先,张定边清晰的看出了形势,在南京朝廷没有开口的情况下,借助调拨日本与高丽之间关系的机会,将陈理、明升接了出来,而没有足够的情报力量,无不让庞煌摸不透张定边的心思,张定边做的还不过分,至少他去日本大内氏的期间,将琉球交与了刘俊勇去管理,这也是间接向朝廷表示着他无二心。
琉球祈请使的到来,是庞煌早就知道的,琉球在张定边的操作下,虽然没有向大明表示要内附的决心,但是出于不同的目的,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庞煌都没有答应。这次,应不应该答应呢?庞煌正在想。
刘俊勇派来的信使,只是例行向朝廷输送着琉球国发展的近况,随着朱元璋对海外兴趣的扩大,特别是吃了几次倭寇的苦头,发了几次火之后,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大明已经往张定边的旧部里面参杂了许多忠于大明的人,渗透只是一个步骤。
锦衣卫在高丽有内线,监视着陈理和明升的举动,方明谦随时听锦衣卫的传讯拦截,也就是说,没有朱元璋的点头,明升和陈理根本离不开高丽,就算是离开了,方明谦也会将他们带回大明。
而只有这样,明升和陈理才能到达琉球。
但是也拉开了两方的隔阂,虽然张定边还是按照既定的方针去对待日本和高丽的事情。高丽和大内氏的结盟,日本足利幕府和大内氏重启的南北之战,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原指望琉球的祈请使一来,琉球内附,再利用张定边的威名去做好海盗和陈友谅旧部的招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武力的征服,这样。就可早早让全国安定。早早开始发展海洋事业。未来琉球州的建立,和未来高丽、日本的平定,意味着海上力量的加强,也意味着庞煌控制力的加强,而张定边所造成影响的比率也微不足道,最好成为一个抬不上桌面的事情。那么他将重新安排海上发展的事。
庞煌的这一打算,也就决定了张定边淡然出局的结果,但张定边估计还是不放心将陈理等人交给大明,还放不下自己终于陈友谅的名誉,甚至想着有更多的筹码和大明交涉。
因为他们不得不担心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将得的冷遇是什么模样。洪武年间,郁郁不得志的人太多了。方明谦的岳父汤和就是其中一个,无人过问,战战兢兢的度过余生。张定边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旧部的下场着想。
但是既然准备开海禁,朝廷自然是不能容忍在自己身侧还有强大的水上武装存在的。要么归顺,要么灭亡,这已经是朱元璋的心理底限了。日本和高丽在被灭亡之列,对于张定边的琉球力量,他想和平的收回。但他明白,要和平的收回,那就要给予足够的诚意。
因为张定边虽然这几年发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却少不了在庞煌暗示下,朝廷在装作不知道的情况下,肯定不会给予任何援助。琉球的人口基数太少了,就算加上张定边的旧部。对于开发琉球群岛也是十分困难,特别加上宝岛东番,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台湾,他们更是没有那个能力。
果然,庞煌的杭州之行很快见出了成效。张定边回到了琉球,琉球派出了祈请使,但是对于今后的动作,却没有做出太多的说明,在等什么?庞煌能给他们什么?
在此期间,庞煌陆续接到京师中传来的奏折,以及锦衣卫通过特种手段发来的消息,大明上下正在朝着一股好的势头上发展,庞煌本来没有寄望太深的临时内阁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可能是想证明文治的好处吧,基本上能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尽可能多的调动出官员们的潜力。
只是锦衣卫的消息表明,庞煌预想到的派系已经慢慢的出现了,用品级低的官员组成内阁,限制正一品的六部尚书行事,本来就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其中出现派系,三司六部处理日常事务,而需要报于内阁审批备案,内阁则需要请示皇帝进行御批,这本来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事情,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竟然会出现派系呢?
三司六部倒是没有自降身份去投靠内阁,但是平时的拉拢从锦衣卫送来的情报中可以表示出来。这证明着,在庞煌暗中的修正之下,被朱元璋几乎弃之不用的内阁制度又渐渐的成熟起来。
但是有一种隐忧却浮现在朱元璋的心头,现在蓝玉和傅友德已经在回归京师的路上,而辽东只有冯胜和平安两个比较有声望的将领了,对于辽东的控制力可能有减少了很多,面对着大明暗中筹划着的动作,这已经不符合朱元璋开始想像的利益所在。
不由想起了在京师中已经被敲打磨砺了近两年的燕王朱棣起来,此时的北方,应该要有一个强势的皇族镇守了,辽王和宁王的年纪还小,阅历更是浅薄,根本支撑不起来局面。
朱元璋此时想着让燕王北归的可能性来,迟早要对高丽和倭国用兵,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皇族,难道还要让那些外姓的功勋王侯们领兵吗?
看着锦衣卫最近的奏报,蓝玉的骄横又浮现在朱元璋的眼前,不能在那样做了,朱元璋暗暗叹了一口气,摇摇了头,遂把这个想法抛到了脑后。
对于高丽事态的发展,朱元璋和庞煌一直十分关心,区别是一个在明着筹划,一个在暗中支持,李芳果果然和李芳远撕破了脸面,现在兵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