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准备开始(2/3)
相见,是在他预料之中的事情,所以送去了恭让王瑶,算是帮助了其一把,说一句实话,排除朱棣的因素,本来想着高丽半岛上会很快的产生战争,可是没有想到在双方的克制下,到了几年后才发生。不过对于朱高炽的情况。皇帝是了若指掌。他容忍李芳果在高丽半岛上立足,无非是想着让其动摇高丽人的根基,高丽是必须回归的,这是朱元璋的想法,只有把握了高丽,才能下一步针对日本。
但是高丽也立国数百年了,高丽王室也好,李氏家族也好,都在那个半岛上有很深的人望,灭高丽容易。现在毕竟不是隋炀帝的时候,大明现在国力强劲。加上辽东的经营的当,已经有了适合的跳板对付高丽,而不像是隋炀帝那样,那是所谓的远征,而此时大明要攻打高丽,那就是家门口的纠纷,不用倾国之兵。甚至不用伤及辽东的全部兵力,高丽就会在弹指之间被拿下。
拿下容易,但是要同化,要收服民心却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毕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归属感,要不,朱元璋自己怎么有那么深的大汉情结呢?
让李芳果在那里经营,慢慢的蚕食高丽半岛的民心,朱元璋在等着高丽的变化。也在等待着李芳远所派出的信使,同时也在等待着将那里彻底归入大明版图的一天。
他还在等待着,李成桂这只没有死的老狐狸会做出什么反应。
随着冬季的来临,南京城内又接连降了几场鹅毛大雪。所有富丽堂皇的黄色宫瓦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御苑里的亭、台、榭、阁,以及各种奇花异木,全都银装素裹,更显出一种特有的雍容华贵。
这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正月,对朱元璋来说,他又老了一岁,唯一担心的事情,太子朱标仍然缠绵在病榻之上,虽然没有继续恶化,但是依旧不能处理任何事情,渐渐的让朱元璋失去了很多耐心,因为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从年三十夜的辞岁聚餐,到大年初一清晨,朱元璋邀请了几个在宗人府的人在宫内聚会,特别指明了燕王朱棣也参加了,这是燕王朱棣被幽禁在京师的第一次公开在皇宫露面。
这年的正月,对于大明就更具特殊意义了他虽然只是登基二十七年左右,但是加上他在东征西战的时期,他执掌这个江山其实上已经达到了三十余年。
他等了十年的时间,也就打算在今年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因为朱元璋已经自信控制住了局势。即位之后,很快地平定了内乱,巩固了政权。
这许多年中,他已经消化了蒙元对于华夏造成的影响,稳定住北方蒙元残余造成的威胁,同时引导着废除了丞相制度,成立内阁参与部分朝政,以牵制文官集团,这样极大程度的巩固了皇权。
趁着文官集团和内阁争夺朝政话语权的时候,他则借机整顿军制,并将兵权牢牢的掌控在皇帝的手中,他记得不知道从那本书上看到,只要将军权抓在手中,朝堂上怎么闹,那都是口舌之争,永远也翻不出大浪。现在内阁的权力小,但是身份尊贵,朝臣们权力稍大,也不能不顾及皇家血脉的威严。
对于藩王一系,自从他拿燕王朱棣和秦王朱樉开刀之后,其余藩王一是没有了能力闹事,二是也震慑于皇帝锦衣卫的办事效率,所以都谨慎了很多。朱元璋不向是原来那样,不允许藩王擅离封地,也不敢让其多来京师,而是经常诏书命藩王进京,这样做既可以消磨藩王在任上的时间,还可以随时对于藩王的举止做出评价,已便于及时纠正。
同时又降旨让宁王朱权制定典章礼乐制度。朱权倒是个有学问的人,而且当初都盛传宁王善谋、燕王善战。他本来又是皇族,年纪也轻,在那里闲着可不是小事。再说他自小学的就是孔孟之道,对大汉民族历朝历代的一套制度都是熟悉的。奉旨之后,朱权很快便拟出了一套礼乐、祭祀、舆服、仪卫等条例。特别是经过朱元璋的授意,简略了很多繁杂的礼节,因为身份原因,也没有经过多大阻力就通过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所以这年的正月,没法不让朱元璋喜不自禁。这一两年来,他虽然历尽艰辛,但却是顺利的,喜事接二连三。朝政清明,经济发展,百姓安乐,此一喜也;无论是藩王还是官员的表现都尽如人意,此二喜也;李芳果按照自己的设想。骑兵和高丽争端。现在基本顺利的分裂了高丽,此三喜也。三喜临门,且又逢大年节日,他能不高兴?这是他扩大大明疆土的极重要的一步,使他时刻思考用兵的时机。
这一天,身穿黄缎便装的朱元璋,特意选在御苑的暖阁里接见朱棣。朱元璋是马上的皇帝,虽然注定了他对于军事有着深远的展望。但是毕竟自己没有去过辽东,而朱棣则是在战马上成长起来的,勇武之名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埋没。那也是无人能及。
朱棣接到召见的圣旨,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来的。他在行了觐见礼之后。还没来得及坐在皇上赐坐的位置上时,就迫不及待地奏道:“父皇,恕儿臣冒昧说一句,父皇近来正在思虑一件事。”朱元璋“嗯”了一声,说:“那你说说看,朕在思虑什么呀?”
朱棣说:“陛下是在思虑高丽之战的事。”
朱元璋用炯炯的眼光扫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唇边已经苍白的胡须一跳。笑了,说:“王儿果然有见识,那以王儿的想法呢?”
朱棣有些谨慎的看了皇帝一眼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