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争执(1/2)
马周便把长孙无忌玩丶弄权术的事实,写成奏折报给李治。
李治接到奏折以后,十分的无奈。一方面是情同父亲的恩师,一方面是舅父长孙无忌。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处理谁都于心不忍。而且,李治也深深知晓,二个人代表着不同的势力。
于是,李治来了一个拖延处理,奏折是收到了,也看过了,却只字不提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日子照样过。
马周等急了,私下里向李治暗示,前段时间曾经递过一个奏折。
李治也明白马周在说什么事,顾左右而言他,每次都到最紧张的当口,把话题转移到不关痛痒的地方。
一来二去,马周明白了,李治在袒护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看起来依靠李治是办不成事了。马周退而求其次,忍耐一段时间,看长孙无忌还能搞出什么花招来。
长孙无忌知道马周向李治奏了他一本,正在焦虑不安的等待李治的处理结果,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长孙无忌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此时,长孙无忌不是见好就收,而是得意忘形,又瞒准了马周的另外一个亲信,只不过这个亲信是呆在长安城以外的地方做官。这次,长孙无忌的手段更加毒辣,直接做免官处理,事后又派人把人给杀掉灭口。
马周是事后才知道的,通过详细的调查,弄清楚事情的前后经过,掌握了关于长孙无忌第一手黑资料。藏而不发,故意向长孙无忌示弱,以显得自己斗不过他,开始全面撤退。
没过一段时间,李绩的一个属下萧雨,因为争夺长安城外一百亩的地儿,与长孙无忌的官长发生了争执。那管家仗着有长孙无忌做后台。根本不把李绩放在眼里,带着一帮人,在萧雨办事的途中,把人给打了一顿。
萧雨出身军伍。身手还是有的,在与管家的人对战中,虽然吃了亏,也把对方的人打得血流满面,满地找牙。管家不依不饶。径直闯入李绩的家中,向李绩讨要说法。
李绩碍于长孙无忌的面子,没有把事情闹大,忍气吞声,把事情摆平。但是,这口气却咽不下去。尤其是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武将们纷纷表示不满。跟着英国公流血又流汗,难道因为他是关陇贵族,就不敢与他们对抗,而让手下的人再流泪?
这时,有人悄悄告诉李绩。最近,马周和长孙无忌也闹得不可开胶,而且把事情已经闹到陛下李治面前去了。虽然陛下没有惩罚长孙无忌,可也没有处理马周和他的属下。
从这件事中,李绩看到一线希望,一片曙光。李治不处理马周,就意味着,对长孙无忌已经产生了不满情绪,这是一个对自己极为有利的信号!
于是,找了一个机会。李绩和马周坐在一起闲谈,谈来谈去,慢慢就扯到了最近朝内发生的一些事情。李绩既是安慰马周,又是激将马周。称马周在这件事上做得有些畏首畏尾,没给天下追求正义的士子们撑腰。
马周身为中书令,消息非常灵通,当然也听说李绩最近和长孙无忌,因为一百亩地而产生不愉快的事。李绩这样说,正是要自己出头。替他出一口恶气。
马周可不这么傻,傻也做不了中书令、教太子如何做皇帝的太子太傅的高位。当然不会被李绩当枪使。相反的,马周还劝李绩,都是同僚,同朝为官,磕磕碰普是再所难免的事。你我身系家国安危,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忍耐不了,而给陛下带来无穷的麻烦,那样,由个人恩怨,发展到家国争执,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马周是文官,李绩是武官,但马周也懂行军布阵方面的事,李绩也是以眼光长远而著称,二人坐在一起,可谓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李绩忽悠不了马周,马周也忽悠不了李绩。
于是,这次事情暂时告一个段落,虽然李绩和马周都把对方当作自己阵营里的最有力的帮手,也没有完全依靠对方处理争端。于是,长孙无忌便与二人都结上了怨恨。
如果就此收手,长孙无忌也不会落到将来的那种凄凉的地步。
长孙无忌在与李绩和马周的争权夺利中,屡次获胜,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便以为放眼整个李治朝,无人再是他的对手,开始不可一世,飞扬跋扈。
后来,长孙无忌因为高句丽的事,与辽东郡发生了一些矛盾。
辽东郡是李治朝一根紧繃着的神经线,毕竟是从域外打下来的一片领土。事事优先宽容,目的是为了把这片土地永久地栓在大唐这个轰隆隆向前疾驰的战车之上。
长孙无忌却因为无法插手辽东之事,强行处理辽东政事的官长杨壁服从于他的命令。李壁知道,按照长孙无忌的无理要求执行下去,肯定将对大唐的管理极为不利。
万般无奈之下,杨壁向李绩和马周求救。
为什么向他们二人求救?倒不是因为马周和李绩,与长孙无忌为权利争夺的事,被外人知道了。而是因为,辽东是马周和李绩共同打下来的。别人也许不懂辽东之事有多么的麻烦,李绩和马周却是了如指掌,心如明镜。
马周与李绩听完杨壁的诉求,并没有立刻答应他一定把事给他办到,而是含糊地回说,事情关系重大,颇为棘手,不好办理,给他们一段时间,以后再也不要提及。
这次,不约而同的,马周想到了李绩,李绩也想到了马周。二人又坐到一起喝酒聊天,只是这次聊天,就没有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