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中华古代名人录》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 儒家孟门之告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66436/

儒家孟门之告子(7/7)

王充云:“夫告子之言,亦有缘也。《诗》曰:‘彼姝之子,何以与之’。其《传》曰:‘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朱则赤。夫决水使之东西,犹染丝令之青赤也”(《论衡·本性》)。这里,王充把告子人性论的源头推至《诗》及其《传》。此外,考虑到孔子删《诗》,孔门后学为之作《传》这一事实,《墨子·所染》中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反而出自儒家,《所染》的旨意也是儒家思想的发挥。与道家崔述在《孟子事实录》卷下之《杂纪》中云:“《孟子》书中凡所辩者多杨、墨之说,不必其明言杨、墨也。是故,性之犹杞柳,犹湍水,生之谓性,食色之为性,皆杨氏之说也……”。这里,崔述以为告子祖述杨朱人性学说,这意味着告子曾习道家,深受杨朱影响,有可能是杨朱学派的人物。我们认为告子与杨朱之间不存在学术联系,告子更不可能属于道家中的杨朱学派。第一,杨朱思想的核心是“贵己”(《吕氏春秋·不二》),即“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泛论训》),讲求内保全本然之性(真),外不被物伤,身心超离内外束缚,自在自由。这是对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形上提炼。由于“贵己”不符合仁义,孟子解之为“为我”(《孟子·尽心上》),把杨朱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歪曲为人我关系层次上的极端利己。这表明,杨朱哲学超越了道德境界,杨朱之性属形而上的本然之性,杨朱“贵己”专注于自我的存在价值。而告子之性指形而下的食色yù_wàng,告子的性无善恶是从人我关系的层面、从lún_lǐ道德的维度探求人性的价值指向。第二,杨朱的另一重要思想是名辩。《庄子·骈拇》言杨朱与墨子一样,“骈于辩”,“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告子善辩,却没有名辩理论。第三,告子的仁义思想、不动心境界,杨朱均未论及。郭沫若先生在论述告子的学派归属时说:“(告子)关于性的主张是道家的看法,而他不非毁仁义还保持着初期道家的面貌。”这是说,告子乃道家人物,属道家学派。我们知道,老子不言“性”,与告子同时的庄子所言的性指“生之质”(《庄子·庚桑楚》),也即人之得于道的内在生命特质,因此,郭先生谓告子“关于性的主张是道家的看法”的看法,是不准确的;先秦诸子中不非毁仁义的学派还有儒家、墨家等,从告子不非毁仁义来判断告子属道家,也不准确。此外,郭沫若先生认为《管子》中的《心术》、《内业》是宋钘、尹文一派的遗著,又认为告子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分明是‘毋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管子·心术下》)的另一种说法”,从而又推断告子不仅属道家,而且是道家中宋钘一派。关于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前文已述,乃指“不动心”的精神境界,它涉及言、心、气三者的关系,至于《管子·心术下》的“毋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则是指心之修养方法,它涉及物、官、心三者的关系,二者具有本质不同,以此证明告子属道家中的宋钘、尹文学派,不妥。再说,郭先生谓《心术》等篇系宋钘、尹文遗著的观点,也受到学界的质疑。庞朴先生受郭沫若先生所影响,认定告子“是一位道家者流”,其论据同郭沫若先生颇为相似。这里,不再重复说明。由以上的辨析,我们可知,告子姓告,名不害,与浩生不害、《墨子》中的告子均非一人,与墨子、孟子无师生关系;告子不是道家人物,更不是杨朱学派或宋钘、尹文学派中人。关于告子的学派归属,我以为告子是儒门中人,我在《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证。


状态提示: 儒家孟门之告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