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卫武公(前853——前758年)(1/4)
卫武公(约前853年——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完整谥法为卫睿圣武公。卫国第11代国君,前812年—前758年在位,共在卫侯位五十五年。他是卫釐侯之子,卫共伯之弟,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3年,釐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于釐侯,多予之赂;和以其赂赂士,以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墓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他在执政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有学者认为,他就是西周“共和时期”的共伯和。
近代学者郭沫若等认为,元年师兑簋和三年师兑簋等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师和父以及金文中的白和父就是共伯和,即卫武公。
卫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他辅佐周平王平犬戎,因此周平王升卫武公为公爵。
卫武公的儿子惠孙是卫国世族孙氏的始祖。
中文名:卫武公
出生日期:约前853年
逝世日期:前758年
主要成就:卫国第11代国君
谥法:卫睿圣武公
父亲:卫釐侯
1简介
后来,犬戎杀周幽王,卫武公率兵佐周抵戎,在战斗中立了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爵。
卫武公在位55年,能自责,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他95岁时,曾作《抑》诗以自儆。诗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正如《国语·楚语》所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嗜酒之风。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明弘治间(公元1488年),淇人在山区耿家湾修武公祠,以志不忘。祠北坡建“有斐亭”一座,亭下绿竹莲藕,游者四至,年年有祭,祠前小石河(古美沟)更名思德河,(意永思武公之恩德),河下一村原槐荫称思德村,祠四周崖壁题诗多首,其一曰:
荣膺圭爵肯骄逸?常把箴规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筼筜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弥弥。
明末崇祯年间,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记之:“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古明”。
前任:兄——卫共伯余(前813年—前813年在位)
继任:子——卫前庄公扬(前757年—前735年在位)
2祖辈
卫武公姬和的祖先有:
黄帝一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一季历一文王姬昌一卫康叔一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
黄帝轩辕氏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头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文明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将他奉为人文始祖。根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