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想知道唐朝一点的规矩就看一下(5/6)
过每年每亩六斗粟。117.月俸起初是发放鱼肉、果蔬、笔墨等实物,后来就发放等价于这些实物的现钱。
118.唐朝普通百姓的男丁每年需要服役。到官员家里来干活的那部分,就是官员的“力课”。高宗前配备的人员数量按照散官计算,高宗后按职事官计算。如果男丁因故无法前来或不愿意服役,可以交钱免去。
119.唐朝低级官员只有散官和职事官两种官衔,而高级官员则还多出“封爵”。封爵如果有“食实封xx户”,则表明这些人家原本交给官府的赋税,现全部转交给爵爷。唐朝皇族亲王的食实封最高不超过一千户。尉迟敬德的1300户和秦琼的700户都是顶级的。有食实封的官员则不再领取禄米和职田。
120.以大米为等价物计算,唐宋的繁荣时期,公务员的收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其中宋朝的高级官员收入最高,唐朝的中低级官员收入最高。
二、唐后期文官仕途
121.唐朝后半段,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然而考中明经和进士的,一般无法立刻授职,而是要在长安等待三五年。这段时间叫“守选”。守选期间,明经、进士们多半会完成婚配,并提高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力。如果急需做官,则可以去考“博学鸿词科”或“书判拔萃科”,难度更高,但考中即可授官。
122.唐朝散官分九品,每品分正、从两级,每级又分上、下两阶。
123.职务名称前带有“检校”二字,如“检校尚书户部郎中”,则表明本人并未做过这个职位,只是在外地做过相当于此职位的官。
124.唐朝考上科举的文人,最佳的官职是“校书郎”,在秘书省、司经局、弘文馆等很多部门都有,负责整理、校勘本部门的藏书,属于九品。相反,如果被授予较为偏远县城的县尉,则会被清高的文人所鄙夷,因为他们要负责很多实际的琐碎工作。很多人授予县尉后,宁可重新“守选”,也不去做官。
125.唐朝官员任期一般为四年。任期内会有官员考核,称为“考课”,标准为“德、慎、公、勤”。评级高的可以涨俸禄,累计升官,评级差的则会罚工资、免官。任满后,自动进入下岗再分配状态,等待吏部再次安排职位。
126.御史监督官员,门下省的拾遗和补阙监督皇帝。
127.五品以上在唐朝即是高官了。唐朝手握实权的职事官最高只有三品,如侍中(门下省首长)、中书令、各省尚书、十六卫大将军等。而一、二品的职位,都是荣誉头衔。
三、唐前期武将仕途
128.唐朝男丁服兵役时,需要自己准备相应的装备。同时,十人一“火”、五火一“队”都有额外的装备要求。
四、赴唐留学生
129.唐国子监下设六个分院,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以儒家经典为主,其关系可大致理解为本科、硕士和博士。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子孙和民间优秀人才,最多是有1300人。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孙,最多时学生500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最多300人。他们都要参加旬考、月考、季考、年考和毕业考。
130.太学九年学习中,主要内容是儒学“九经”。大经为《礼记》、《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学生可按规定选择学习,标准有“二经”(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三经”(大中小各一经)和“五经”(大经和诗书易),《孝经》和《论语》则为公共必修。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一年,《公羊》《谷梁》各一年半,《诗》《易》《周礼》《仪礼》各两年,《礼记》《左传》各三年。
131.旁听律学、书学、算学也被允许。
132.唐朝科举判卷时不糊名,因此如何提高自己的文人圈中的知名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府兵三卫制度
133.知道玄宗时期,才修建了在室内泡温泉的池子。
134.翊卫、勋卫、亲卫合称三卫。翊卫为正八品上阶。如果父亲是四品官,或爷爷是六部尚书,就可以申请勋卫。如果是三品官的儿子或二品官的孙子,就可以当亲卫。
135.贞观年间,李世民就从三卫中挑选了一批优秀人才,组成“飞骑”。高宗武后年间,飞骑的规模扩大,成了皇帝的私人军队。
136.唐代的御前带刀侍卫叫“千牛卫”,最高级的叫“千牛备身”,为正六品下阶,共十二人。“千牛刀”是皇帝御刀的名字。
六、法律
137.唐代刑罚共五种: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分为绞刑与斩刑)。打屁股五十下以下叫笞刑,六十到一百下叫杖刑。杖刑最多能翻倍到两百下,不可更多,否则叫“鞭尸”。也不能打非整十数。
138.唐代最严重的处罚,是正犯斩首,正犯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绞死,其余三族之内的亲属没收财产或流放。并没有“诛九族”的做法。年八十十以上男性家眷与六十以上女性家眷可以领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家产免罚。
139.里坊内出现盗贼,本坊里正要笞五十。若在三十日内破获案件,则可免去处罚。
第八章一千多年前我们这样过节
一、三夷教
140.唐朝的基督教称为“景教”,是被传统罗马教会开除的异端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