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全世界都自带弹幕》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全世界都自带弹幕 () >> 95.第 95 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88253/

95.第 95 章(3/3)

、黄米粒率、碎米率、不完善粒率等。

白指的是大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如下图),白米的白面积总和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比叫白度,含有白的米粒占总米粒数的百分率就叫白粒率。

白的形成是由于稻米胚乳的淀粉及蛋白质积累不够而导致的,对米饭的口感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大米的外观品质,且使米粒容易破碎。

白粒率的检验比较简单,根据国标方法,即随机从大米中抽取 100 粒,拣出有白的米粒,然后比上总粒数就得到了。白度的检验则可以借助实验仪器来进行,如下图。

不过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没有必要这么精确的计算出白粒率和白度,其实在超市买米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随机抓上一把米,看一看白米多不多,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白米越少,说明大米的等级越高,质量越好。

黄粒米是指大米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颜色明显不同的米粒。不完善米粒则是一些未成熟的、虫蚀的、病斑的、生霉的、未完全脱皮的但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碎米是指米粒长度小于同批米粒平均长度四分之三、留存 1.0 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即残缺米。

上述的这几个指标在国标里都有具体的限定规定,它们对米饭的口感和味道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市场挑选大米的时候,要仔细查看米粒的外观状况,确保米里不要出现过多的黄粒米、碎米以及不完善米粒。

煮不好米饭的另外一点,你没有掌握好蒸煮条件。

米饭的蒸煮,目的就是把米变成饭,使米的含水量从 15左右达到 65左右,这个过程水和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热量的控制不需要我们去担心,因为现在都有电饭锅,加水量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因素。

问题来了,加多少水才是最合适的?

加水量能够影响米饭的硬度和粘性,加水量不足时,饭香不浓,粘弹性不足;加水量过多,米饭口感过软,没有嚼劲;适当的加水量能使饭粒有嚼劲、软硬适宜,口感好。

在张玉荣等人的研究中,蒸煮籼米时,最适加水量为米重的 1.6-1.7 倍,蒸煮粳米时,最适加水量则是米重的 1.3-1.4 倍(如下图)。煮陈米时需要的加水量要稍微多一些。

确定好了加水量,就要考虑米的浸泡问题了。

煮米前对米进行浸泡,目的是使大米吸水膨胀,其胚乳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就会出现细小的裂缝,有利于水分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使淀粉糊化均匀。

吸水不匀的米粒,加热后淀粉颗粒表层糊化后妨碍中心部分对水的吸收以及热的传导,从而导致米饭煮僵。

大米浸泡前、浸泡后、蒸煮后的扫描电镜图:浸泡前淀粉粒排列紧密、形状规则, 清晰可见;浸泡后可以看到少许裂缝和空隙;蒸煮后淀粉粒形态发生改变, 糊化形成絮状或小块状的蓬松物质, 轮廓变得不清晰。

可以这么说,再优质的大米,如果糊化不完全,就不可能获得味道好的米饭。由此可见,对米的浸泡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不管是粳米还是籼米,浸泡时间在 30min 左右最好。时间过短或者不泡米,煮出的米饭内部干硬,外部粘稠;时间过长,米饭弹性小,口感稍差。

经过浸泡后的大米就可以放入锅中开始煮了,煮好后最好不要立即起盖,让其闷制至锅内气压回到室内气压,亦即能正常打开电饭锅之时。闷制的过程能使米饭中的淀粉继续糊化,这段时间大约需要分钟左右。

总结:

至此,正确的煮米饭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由于现在家庭都有电饭锅,加热过程都是自动化的,所以本文没有写蒸煮时间对米饭口感的影响):

1. 根据口味和需要挑选米的品种。粳米直链淀粉含量比籼米稍低,因此口感上会更软糯一些。

2. 淘米前把黄米粒、不完整米粒挑出,以防影响米饭整体味道。

3. 淘米后根据大米品种加水,籼米加水量为米重的 1.6-1.7 倍,粳米加水量为米重的 1.3-1.4 倍,陈米则稍微多加些水。

4. 浸泡半小时后开始蒸煮。

5. 蒸熟后的米饭闷制约分钟左右。

补充:家里的自来水也会影响米饭的味道,有条件的话建议用纯净水或者过滤后的自来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侵联删。

参考资料:

1.ny/t 594-2013 食用粳米

2.ny/t 595-2013 食用籼米

3.杜双奎, 杨红丹, 于修烛等. 商品粳米、籼米、糯米品质特性和糊化特性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 31(05).

4.朱满山, 汤述翥, 顾铭洪等. rva 谱在稻米蒸煮食用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8).

5.d. analy and erealereal e, 2016, 70.

6. xin-qi, yin lin-qing, erontent and iteically ivariva l. ricultural hina, 2010, 9(8).

7.张玉荣, 周显青, 张秀华等. 大米蒸煮条件及蒸煮过程中米粒形态结构变化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8,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食安小屋


状态提示: 95.第 95 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