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孟门之告子(5/7)
来看,《墨子》中的告子与墨子的仁义理论有相通之处,至少,前者肯定后者的仁义观,只是他们躬行仁义的路径不同而已。墨子曰:“仁义之为内外也,非”(《墨子"经下》),反对仁内义外,也就是说,反对仁义的内外分别,《墨子》中的告子应赞同墨子的这一主张(两人的仁义理论相通),而《孟子》中的告子不顾孟子的驳难,坚决主张仁内义外。《墨子》中的告子自以为能“治国为政”,《孟子》中的告子则自始至终不言“为政”。此外,告子成名于人性论的研究,《墨子》中的告子未言及人性。两个告子既然无丝毫相同甚至相似的思想,他们应是没有学术联系的两个人。当然,《墨》、《孟》两书所载的两个告子的思想分别出于墨子师生、孟子本人的论辩需要,并非两个告子的思想的全部,据此辨析两个告子的关系,难免不当之处。不过,在新材料出现之前,我们基于现有资料所作的上述分析应是合理的。与孟子赵岐明确断言告子尝学于孟子,理由是“告子能执弟子之问”。事实是,告子与孟子屡屡论辩且非常激烈,告子并无谦卑之辞,而辩论又基本上采用孟子诘难、告子辩护的形式,并非赵岐所言的告问孟答。因此,赵氏的理由不成立。胡煦从赵氏观点,谓:“告子,孟子之弟子也。”其理由是:告子对于性“往复辨论,不惮烦琐”,且“由浅入深,屡易其辞”,最后归向“性善之旨”,即回归孟子的性善论。为此,他论证道:“其始杞柳之喻,疑‘性善’为矫揉,此即性伪之说也。得戕贼之喻,知非矫揉矣,则性中有善可知矣。然又疑性中兼有善恶,而为湍水之喻,此即善恶混之说也。得搏激之说,知性本无恶矣。则又疑‘生之谓性’,此即佛氏之见也。得犬牛之喻,知性本善矣。则又疑‘仁内而义外’,及得耆炙之喻,然后知性中之善,如是其确而切、美且备也。”此是把孟告论辩时的文字加以歪曲,设想出所谓告子走向性善之路,完成对自我的否定。苏时学云告子是“与孟子问答者”,孙诒让引之而未予解释,梁启超便以为:“孙氏据赵岐《孟子注》谓告子曾学于孟子”,认为孙诒让视孟子为告子师。其实,苏氏的告子“与孟子问答”,与其说依据的是赵注,不如说依据的是《告子》篇;与孟子问答也不可等同于问学于孟子。客观地说,孙、苏二人对告、孟关系未作说明,梁启超曲解孙、苏文字,意在反驳孙、苏的两个告子是二人的说法。阎若璩、梁启超、孙世扬等排除告、孟师生说。阎氏以为告子尝学于孟子、执弟子之问等为赵岐“臆度”,梁启超由《孟子》文本出发,断定《孟子》中告、孟论辩的记载,“无以证明告子为孟子弟子”。梁氏的这一证据异常坚实,可惜没有展开并予以说明。孙世扬则从三个方面证明告子非孟子弟子:《孟子》中的《公孙丑》篇、《万章》篇均以弟子之名命名,而《告子》篇以“告子”名篇,“称子而不名,盖尊之亦远之尔”;《公孙丑》篇有孟子所云:“告子先我不动心”,其“先我者,盖谓其年齿长于我也,非必如赵注所谓未四十也”;孟子与告子问答时不称告子之名,应答弟子之问时亦不称告子之名。概言之,《孟子》称告子为子,告子年长于孟子。孙氏抓住告子被尊为“子”,否定孟告有师生关系,颇为精彩。因为公孙丑、万章、陈臻等孟子弟子均未被称作“子”。不过,孙氏从年龄的角度探讨孟告关系,似不可取。因为长幼关系不能完全等同于师生关系,二者标准不一。学生同老师年龄相近或长于老师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例如,颜路、颜回父子同师于孔子,而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依此推算,颜路与孔子年岁相仿,且有可能年长于孔子。再说,孙世扬解“先我”为“年齿长于我”是错误的;孙世扬、梁启超等谓告子年长、告子恐是孟子前辈,是基于《墨子》中出现的告子即是《孟子》中的告子这一假设或前提。就目前的材料分析,尚无法确证二人的长幼。我们以为阎、梁、孙三人关于孟、告无师生关系的观点基本可信。通过比较告子与孟子诸弟子的言论和事迹、告子与孟子的哲学思想,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出这一点:(1)告子与孟子诸弟子有“异”。据赵岐《孟子注》考释,孟子弟子有告子、乐正子、公孙丑、孟仲子、陈臻、公都子、充虞、季孙、子叔、高子、徐辟、陈代、彭更、万章、咸丘蒙、屋庐子、桃应、滕更、盆成括等十九人。不过,依从《孟子》文本,季孙、子叔、高子不似孟子弟子,恐为赵岐误注。这样,孟子弟子只有十六人。除告子以外,孟子另外十五名弟子或问学于孟子,或在孟子与第三者之间传话,或为孟子效力,或被孟子褒贬(评价),或兼而有之。其中,问学者最多。告子载于《孟子》的《公孙丑下》和《告子上》。前者记述孟子和公孙丑关于告子“不动心”的问答,二人均称告子为“子”;后者记载告子与孟子关于人性问题、仁义内外问题的论辩,而辩论的形式是孟子问、告子答。可见,告、孟不应存在师徒关系。(2)从哲学思想内容上看,孟、告二人不相同。在人性的本质、内容与价值方面,告子以人的自然本性为人性本质,以食色为代表的感官需求和yù_wàng为人性内容,以性无善无不善排除人性的lún_lǐ价值的两面性,持守人性价值的中立性;孟子状态提示: 儒家孟门之告子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